揚州蜀崗古城考古又有重要新發現:

內容摘要:揚州蜀崗古城又發現一北城門,確認為漢代修繕過的漢廣陵城的北門,城門遺存和門道上的踩踏面前後延續1500年。

關鍵詞:城門;遺跡;遺存;考古;門道;發掘;遺址;古城;城墻;揚州

作者簡介:分料機


本報鳳梨酥成型機訊 記者李政報道 11月11日,在揚州市文物局組織召開的蜀崗古代城址北城墻東段西部城門遺址考古成果論證會上,揚州唐城考古工作隊公佈瞭最新考古新發現:揚州蜀崗古城又發現一北城門,確認為漢代修繕過的漢廣陵城的北門,歷經漢-南宋七個時期的城門遺存和門道上的踩踏面,前後延續1500年。同時確認瞭六朝、隋唐時期蜀崗古城中軸線。發現早於晚唐的城門洞弧形邊壁。

本次發現的揚州蜀崗古城北城門遺址位於揚州市邗江區綜合村北部城墻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揚州唐城考古工作隊,根據勘探結果和以往工作線索,2016年6月~12月、2017年4月~11月兩度發掘。揭露出來的遺跡主要是漢-南宋時期的城門以及門道廢棄後的踩踏面,發現的遺跡分為八期遺存,其中第一至第七期遺存為漢-南宋時期的城門遺存,第八期遺存為門道上的踩踏面。城門由門道、門墩、馬道、墩臺等構成,門道基本呈南食品機械台中北向,使用時間前後延續瞭1500餘年,分期明顯、年代序列完整且保存狀態較好。

中國社會科學院汪勃研究員介紹,以往的發掘結果證明漢廣陵城的東北部分可能始建於西漢時期,此次城門遺址的發掘進一步明確瞭北城墻東段漢代夯土墻體之下沒有更早的城墻遺存。

從發掘的遺跡現象可知,北城門的位置從西漢直至南宋時期基本沒有變化,隻是城墻出地表的位置和城門的門道漸次抬高;門道稍微加長或有所縮短,數度修繕,門道北口先是外擴再是內收,門道南口變化較小;門洞先是縮窄,後是東邊壁略微西移;城墻和門墩的厚度、馬道的寬度和長短也有所變化。

發掘出土有建築構件、陶瓷器殘片、玉器殘件、銅錢等遺物。其中,漢、晉、隋唐、楊吳、南宋等多個時期的城磚較多。出土的“北門”“城門壁”“北門壁”磚,字體近晉隸,與南京六朝城址、鎮江鐵甕城遺址出土城磚類似,具有東晉時期特征。

發掘明確瞭漢晉南朝廣陵城“北門”之所在,為廣陵城沿革變化提供瞭重要依據;同時為實證蜀崗古城六朝、隋、唐等時期中軸線的位置提供瞭線索。結合文獻記載和相關研究成果來看,本次發現的北城門或與漢晉南朝廣陵城北門、隋江都宮城北城門、唐和楊吳時期的子城北門、宋堡城北門等相關。同時,這一城門應是蜀崗古城北部的防禦重點,從第一、第三、第六期遺存中均有馬道且有大量瓦礫堆積的情況來看,推測該城門應是一座一直都有馬道和樓櫓的城門。

該城門既是揚州蜀崗古代城址歷史發展的縮影,也是研究中國古代城門形制變化及相關建築技術的重要資料。

論證會上,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市文研所、南京博物院、江蘇省文物局等單位的考古、保護、建築和規劃專傢對本次發掘揭示出的層層疊壓十分復雜的遺跡現象,考古發掘工作的規范、嚴謹、細致給予充分肯定。

與會專傢認為,揚州蜀崗古代城址北城門的發現與確認是揚州古城考古的一個重要發現。考古發現的遺跡時代跨度長,結構清晰,遺跡豐富,疊壓關系復雜。漢至宋不同時期城門遺跡較好地反映南方城市因地制宜的城建技術,綜合再現瞭1500多年的城建歷史,是十分重要的考古資料。尤其是第一期保存最好的漢代城門遺存是城門營建最早遺存,學術價值重要。第三期不早於東晉疑似拱券城門的遺跡非常重要,需要進一步工作確認。該城門遺址的發掘為揚州城的考古研究與保護展示帶來瞭重要契機,為進一步探討蜀崗古城特別是隋江都宮的佈局和沿革奠定瞭基礎。同時,也為大運河文化帶和揚州城國傢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增加瞭新內容。

專傢們提出四點建議:在保護好各期遺跡的基礎上,盡可能擴大門址的發掘面積;選擇重要區域進行局部解剖,進一步理清各期遺跡現象和性質;完善發掘遺址保護措施,為進一步發掘提供便利條件;盡快組織編制保護和展示方案。


arrow
arrow

    iii646os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